2024年6月8日,我校的外教志愿服务在一声声“goodbye”中落幕,掌间6寸的合影装不下我们6人心间对外教的不舍与思念。一个月的朝夕相处,让我们感触颇深。
思绪拉回4月的第十八道月光。班主任突袭式的给我们发送了有关接待外教Michele的志愿服务安排,我们身处异地的心都因此不约而同地紧张了起来。本以为28个太阳的时光很长,长到足以轻轻抚平我们焦躁不安的心,但光阴总是转瞬流逝的,五月的朝霞还是探出了头。
外教的如期而至,将我们尘封的记忆唤醒,虽然正值放松的周末,但我们知道,我们该做些什么了。五月十一日的朝阳衬托着志愿者挺立的背影,这一刻,他们似乎明白了坐立难安的含义,他们努力用着有些蹩脚的英语,挥舞着无处安放的手臂,向初来驾到的外教介绍着我们的校园,在些许手机翻译的配合下,志愿者们终是帮外教在校园商店购置了所需的日常用品。
宁波的火烧云很美,但志愿者们却无暇欣赏,因外教的微波炉出了故障,志愿者们映着傍晚的余光,为外教带去新的微波炉与订下的咖啡。沉重的微波炉,不及志愿者们的面对外教时倍感沉重的心,志愿者们耐心地向外教讲解着新到物资,吞吐的字中透露地是他们的紧张与责任。与预想的不同,外教不仅理解了他们的行动与话语,还给予了志愿者们真挚的感谢,这也让彼此之间距离拉近了几分。
次日的旭日与志愿者们的身影一同出现在校园的小径上,他们正要带着外教熟悉教室的位置与相关的教学设备,对设备生疏的志愿者们,通过的细心地讲解与亲身的示范,也让外教清楚了电脑等设备的使用与操作,这也为外教后续高效的授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在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的Michele面前,志愿者们带领外教体验了四川火锅和不同的菜品,满足了外教对于东方大国的期望与幻想,同时也激发起了外教对我们扫码快速点单与支付的热情,当然,这对志愿者们可是不小的挑战,手指在不大的屏幕上勾勒出了“清明上河图”,在断续的指导中教会了外教使用的微信与支付宝,这让彼此都印象深刻。
待到了正式授课的日子,志愿者们早早抵达了教室,一同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着准备,直至外教踏进教室的那一刻,志愿者们向班级的同学介绍着外教Michele,在课堂中帮助大家翻译与重复外教所说的知识点与相关要求,并给予外教一定的反馈。课间,志愿着还会轮流帮外教订购咖啡,并前往外卖柜帮外教拿取,满足外教的生活习惯。志愿者们的助力使得外教的课堂更加富有青春活力,也让大家更加有效地融入到外教的课堂当中。
志愿者就这样在与外教的相互配合中不断熟悉彼此,成为彼此无话不谈的课后朋友,逐渐习惯了每天有彼此的相处,但曲终人终散。被告知的采访,是离别前的遗章。
咀嚼着采访稿中拗口的单词,苦涩如细流般缓缓道出。或许是面对镜头的紧张,或许是面对离别的不舍,志愿者的采访在不时的停顿与局促的话语中结束,对自己表现的不满与即将离别的哀伤充斥在心头,努力地挤出笑颜拍下与外教最后的相片。
离别总是在所难免的,遗憾与不舍也是光顾的常客。但在那悲伤之后等待我们的是我们熠熠生辉的无限未来,在外教志愿活动中我们不仅扮演了文化交流的桥梁,也成为了校园国际化进程的积极参与者。通过与外教的互动,我不仅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的历史、文化和风俗习惯,还增进了自己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。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,让我们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。这都是外教留给我们的珍贵宝藏。古人云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”尽管我们在帮助外教的过程中还有着些许不足,但在此经历后的将来,我们作为工商学子,定会更加砥砺前行,不断提升自我,在未来的重逢中,展现独属于我们夺目的光彩。(供稿人:黄子涵)
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:浙江省宁波市机场路1988号
招生热线:0574-87422148/0574-87422149 浙ICP备05014612号 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136号